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世界中医药》 > 202021
编号:13793880
针刺及针药复合镇痛的研究进展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11月1日 《世界中医药》 202021
     炎性反应会引起外周组织的疼痛。目前认为,针刺的外周镇痛机制同促进外周组织释放抗炎物质如前列腺素E2等有关[9-10]。TNF-α、IL-6、IL-10等是由巨噬细胞、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合成与释放的炎性因子。外科手术引起组织损伤,机体产生炎性反应引起疼痛。TNF-α和IL-6能引起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SP和PGE2的表达水平参与外周敏化[11],但近来有研究表明,炎性因子也可参与中枢敏化,引起痛觉。众多研究证实,电针刺激机体通过多种途径抑制TNF-α和IL-6等的合成与释放,抑制机体痛敏反应[12-13]。有研究发现在电针刺激1~2 h后,针刺镇痛的作用会慢慢降低,类似于“针刺耐受”,其主要原理之一是因抗阿片类物质CCK等釋放增多而引起。

    2 针药结合临床应用

    临床应用发现单纯针刺镇痛效果弱,常伴有镇痛不全,肌肉松弛不足,内脏牵拉反应难以解除等缺点,且针刺镇痛个体差异大、操作费事费时,针灸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针刺手法,针刺需要连续操作,并需要一定时间的诱导期才会产生效果,这样会妨碍外科医师的操作,占用宝贵的手术时间,延长手术所需要的时间。目前临床用于镇痛的药物种类繁多,但各类镇痛药均有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,如阿片类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、便秘和成瘾等[14] ......
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783 字符